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正文

化學1902:回眸奮鬥史,峥嵘自少年

通訊員:忻煜凱  發布時間:2021-12-21  浏覽量:

86年前的12月9日,古都北平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抗日救亡運動。這一聲抗日怒吼,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意圖吞并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重溫曆史,化學1902班于線上召開了題為“回眸奮鬥史,峥嵘自少年”的團日活動,本次活動由團支書王鵬棋主持。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部分。首先由王同學介紹一二九運動的曆史背景:1935年五六月間,日本侵略者密謀策劃,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脅,先後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接受達成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國民黨政府簽下的喪權辱國條約,助長了日本帝國主義吞并整個華北進而滅亡中國的嚣張氣焰。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按照黨中央的精神和北方局、河北省委的指示,平津等地的黨組織,積極在愛國學生和其他各界群衆中開展抗日救國的宣傳和組織工作,自此,一二九運動正式爆發。

第二部分,王同學講述了一二九運動的過程:在以谷景生、李常青、彭濤、周小舟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下,在姚依林、郭明秋、黃敬、宋黎等共産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北平6000多名大中學生,沖破國民黨軍警的重重阻撓,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遊行,提出“停止内戰,一緻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運動”等一系列要求。

最後,王同學指出了一二九運動的重要曆史意義: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停止内戰、一緻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王同學還呼籲同學們對于曆史,需要銘記,但并不是為了記住仇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同學們需要做的是以史為鑒,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應用于今天所面對的選擇。

本次主題團日活動引導各位同學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成長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