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正文

化學1601:愛心诠釋理解,奉獻鑄就輝煌

通訊員:劉驿豪 張泉  發布時間:2018-04-09  浏覽量:


那年也是個初春的三月,毛主席提筆一揮,發出了“向雷鋒學習”的号召以此紀念雷鋒同志的奉獻精神。從此三月五日成為了學雷鋒日,呼籲同學們去學習雷鋒精神。而今年的3月30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1601班積極響應了号召,召開了雷鋒月主題班會活動。班會由團支書葉知非和班長劉钰鵬同學主持,為我們心中名為奉獻的種子施以養分,使其在這個萬物複蘇的三月,和校園的玉蘭一起,開出朵朵花來。


班會的開始,同學們就被"愛心诠釋理解,奉獻鑄就輝煌"這個題目抓住了眼球。而兩位主持人也是為此準備頗多,先是一個幹旱天氣下老牛為了小牛讨水的故事,這個故事诠釋了親情與責任,展現了動物之間的奉獻精神;之後是馬雲與莫利先生一家的跨國友誼,其在莫利先生的贊助與鼓勵下,造就了一個懂得感恩的知名資産家。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表現了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無私奉獻和舍己為人的精神,那一刻,仿佛這些精神離我們不再有距離。


随後,主持人劉钰鵬提出了四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你在生活中是怎麼與同學相處的?如果你和朋友發生了矛盾要怎麼解決?如果朋友和你關系稀疏了又該怎麼辦?你覺得朋友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這是如今同學間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在随後的自由發言環節中,有同學起立後燦爛一笑,認為如果彼此互相理解,互相關愛,就可以減少矛盾,避免關系稀疏。又有同學覺得一個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朋友可以給予我們一個溫暖的港灣,别抱着利用的心思交朋友,因為友誼的最初就是你我間的一個微笑,一份關懷。聽到這,其他的同學們也陷入了沉思。


随後葉知非同學介紹了雷鋒同志的生平事迹,雖然他隻有22歲,在現在的很多家庭裡還是個需要呵護的年紀。但他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為了戰友,奉獻了短暫的一生。他兢兢業業,熱心助人,大義捐款,為社會點亮了一盞名叫奉獻的燈!而曆史告訴我們,付出總有回報,奉獻收獲感恩。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倡導雷鋒精神,正如那句名言“有些人已經死了,但他還活着。"雷鋒的事迹,不管聽多少次,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與收獲。


之後,主持人向同學們介紹了幾位現代“活雷鋒”。進山支教的老師們——許本禹,孫蓮芳,陳春曉以及美國人丁大衛;全心為社區服務的“貼心人”譚竹青;幫助失學兒童的叢飛;環保大媽田桂榮。“不少同學都深有同感。雷鋒精神的影響力,不局限于性别,不局限于身份,不局限于國籍。影響之深刻,号召之深遠,精神之厚重,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此次班會之後,有一種感受有一種想法一直在我們腦中萦繞着:自己能為世界帶去溫暖,就是現代雷鋒精神的體現,在這春花露頭之時,我們要争做一個新時代活雷鋒,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去奉獻,去播撒更多愛的種子,讓化學1601班的同學們和其身邊的人們因這份愛心,在凜冬中不畏嚴寒,在初春的季節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