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之走進宣紙文化園,感受宣紙的魅力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07-09 浏覽量:次
2017年7月8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團——“探訪宣紙宣筆,走進非遺文化”五名成員到達安徽省宣城市泾縣。通過走進泾縣烏溪鎮的中國宣紙文化園,了解宣紙的曆史及其制作工藝。
上午9點,一行人抵達中國宣紙文化園。宣紙文化園是為保護、傳承和發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宣紙而建的綜合性文化園區,園内由宣紙技藝體驗園和宣紙博物館兩部分組成,涵蓋了宣紙文化的主要内容。團隊在園口偶遇合肥工業大學的另一行調研宣紙的隊伍,與他們進行了實踐交流。
宣紙技藝體驗園内,團隊成員能夠近距離觀看宣紙制作的各項工藝,包括碓皮、切皮、踏料、袋料、闆榨、烘帖、曬紙等,撈紙、剪紙等工藝還可以親自體驗。團隊成員通過與技術工人的溝通交流還了解到每項工藝的注意事項及其在宣紙成形中的作用。“宣紙的成形曆經108道工序,從選料到制成宣紙,曆時3年多。工序流程的極其複雜,制作過程的耗時極長,注定宣紙的價格不菲,這樣的高投入而慢收入的工作也造成了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加入到這項國家級非遺文化的傳承工作裡來。”踏料的汪師傅一邊做着他的工作一邊跟團隊成員這麼說。
宣紙博物館内珍藏着制作宣紙所需的各項工具/詳細制作流程的圖解以及各個名家的宣紙作品。工具的制作過程不比宣紙的制作工藝簡單,不過,這也驗證了那句老話:好工出好物。制作工藝的圖解詳細地展開了從采料到檢驗成品的108道工藝,包括簡略的點出國家級重點保密的優化工藝。各個名家為中國宣紙文化園提筆的字也被收藏于博物館之中。作為千年壽紙的宣紙,館中不乏古代的文物,其中明代文物卻如新出筆的作品,這就是宣紙的長壽所在。
中國宣紙文化園之行加深了團隊成員對宣紙的了解,豐富了文化内涵,懂得了宣紙匠人們背負着傳承與發展宣紙制作工藝的使命,意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有着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責任。
文/吳敏 張文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