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之走訪烏鎮藍印花布基地,調研藍印花布産業現狀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07-10 浏覽量:次
2017年7月9日星期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幾度藍印花布夢”美麗中國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藍印花布的原産地——桐鄉市烏鎮,通過對烏鎮的藍印花布産業進行實地調研,隊員們對藍印花布的生産、銷售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知。
上午八點,調研團隊一行五人前往了烏鎮東栅,經過一番尋找,團隊終于找到了第一個調研地點——宏源染布坊。“宏源泰染坊始創于宋元年間,原址在南栅,清光緒遷址于此,它是藍印花布的制作基地,也是藍印花布制品的集散中心。”伴随着烏鎮工作人員的講解,團隊五人走入了這座千年染坊。染坊占地宏大,以青磚鋪就,曬布場上豎立着挂滿藍印花布的烏漆木高杆和階梯式曬布架,在團隊成員驚訝的目光下,工作人員将藍印花布的工業生産流程娓娓道來,“宏源泰染坊的藍印花布印染一直遵循祖輩工藝,生産過程包含紋樣設計、花稿刻制、塗花版、拷花、染色、曬幹等六個流程,你們現在看到的曬布場就是最後進行曬幹的場地。”穿過曬布場,團隊成員來到了藍印花布的生産作坊,生産作坊内有向公衆開放的藍印花布制作區,區域内多是家長帶着孩子來體驗藍印花布的制作,而其他的遊客多興趣缺缺,短暫觀望後便離開了。看着作坊内的老師傅帶着寥寥可數的遊客制作藍印花布,團隊成員再次意識到了藍印花布這一非遺的傳承不容樂觀。
了解完藍印花布的生産流程,團隊成員又對藍印花布的銷售狀況進行了調研。比起生産工坊,流連藍印花布銷售店鋪的遊客多了不少。然而經過團隊成員的蹲點觀察和調查詢問得知,藍印花布的銷售狀況并沒有隊員看起來那麼火爆,多數遊客多停留于駐足與觀望,真正購買的人數并不多。隊員席寒、唐芳麗和包雨婕對多名停滞店鋪卻不購買産品的遊客進行了詢問,得知其實用性和價格昂貴是不購買的主要原因。不過令隊員欣慰的是雖然銷量不高,但也足以支持藍印花布産業的延續和發展。
經過在藍印花布産地烏鎮一天的調研,湖大化工院“幾度藍印花布夢”美麗中國社會實踐團隊對藍印花布的生産和銷售狀況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與大部分非遺一樣,藍印花布的生産仍然展現着對傳統工藝的堅守,雖然這種堅守也成為了它的銷售狀況不佳的原因之一,不過團隊成員相信,在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藍印花布關注的趨勢下,藍印花布會在堅守與發展中尋找到一個合适的平衡點,堅守文化,一路傳承。
文\謝鵬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