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夏普萊斯盛贊我校“仙人球模型”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0-04-06 浏覽量:次
諾貝爾獎得主夏普萊斯盛贊我校“仙人球模型”
3月12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徐偉箭教授課題組彭錦陽、餘普韌、曾松軍、劉玺、陳俊任等在J.Phys.Chem.上(J. Phys. Chem. C,2010, 114, 5926–5931)剛發表一個關于采用點擊化學方法構築仙人球狀多級結構及高粘附力超疏水表面研究工作,就受到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夏普萊斯教授的高度關注。夏普萊斯在3月14日以“你們的仙人球模型”為題發給徐偉箭的郵件中說:“今天看到你們的論文,我太高興了,我特别喜歡你們所做材料的仙人球狀結構,簡直不可思議啊!特表示祝賀!”
巴裡·夏普萊斯是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教授,由于在催化不對稱氧化反應領域的出色工作,2001年他獨享諾貝爾化學獎總獎金的一半。2001年他又提出一個合成的新概念“點擊化學”,主旨是通過小單元的拼接,來快速可靠地完成形形色色分子的化學合成。點擊化學的概念對化學合成領域有很大的貢獻,在藥物開發和分子生物學的諸多領域中,它已經成為目前最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
上個世紀40年代科學家Wenzel和Cassie分别揭示了真實表面的非均一性對表面浸潤性的影響,固體表面的性質是影響材料應用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近年來,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潔表面、微流體系統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潛在應用,有關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徐偉箭教授課題組将“Click Chemistry”和構築超疏水粗糙表面結合起來,制備了類似仙人球狀的毛刺精細結構及塗層,該塗層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超疏水性和高粘附力,該研究源自于對壁虎腳結構的模仿,其結果對于了解固體表面的浸潤性能和結構的關系有一定的意義。
該研究第一次采用點擊化學方法構築多級結構及高粘附力超疏水表面,第一次提出仙人球狀模型,在探索制備特殊浸潤性能表面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理論意義,并在太陽能自清潔保護闆、汽車玻璃、空調熱交換器銅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應用前景。
(2003网站太阳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