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雙燕:“科技感”滿滿的化學課!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23-02-27 浏覽量:次
AI課程、思政元素、智慧教室……從教19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宦雙燕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分析化學這門課上得有聲有色。她主講的分析化學(1)課程還獲評了國家首批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批标杆課程。

“AI課程就是把人工智能應用到教學當中,如果說慕課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羅列,那AI課就利用知識圖譜,将知識點的邏輯關系進行數字化的可視化表達,再通過AI技術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個性化的分析處理,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宦雙燕介紹的就是目前教學數字化新嘗試。
“智慧教室上課科技感十足,教室大屏+手機小屏,互動性和體驗性更好了。”2019級本科生孫躍如是說。更便利的是,線上平台給同學們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果有當堂課不能消化的内容,還能在課後回顧。

01「新科技貫穿課堂内外」
早在2013年,宦雙燕就開啟了進行線上教學資源建設的第一步。“最開始我們做的是分析化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隻是把課堂教學過程完整錄下來,做成一個資源共享的視頻課。”
在完成這次初探之後,順應國家的發展趨勢,宦雙燕和老師們在2015年開始制作自己的慕課。邁出接下來的這一步并不簡單,沒有經驗、沒有設備、沒有可參考的操作方案,宦雙燕隻能自己摸着石頭過河。“大家當時都沒做過,我們自己買了攝像頭,就在辦公室對着機器錄制。”她笑着回憶起這段經曆,“還要修改好PPT,留出一個人的空位來,人像不能擋住課件。”

分析化學(1)慕課截圖。
在這籌備慕課的一年多時間裡,宦雙燕還“跨界”學了一門新技能——視頻剪輯。以宦雙燕、王玉枝為主的團隊完成了分析化學三門課程100多個視頻的錄制,其中的剪輯工作主要就是她承擔的。有時候十分鐘的課程剪輯可能需要花費幾個小時,但她也沒想過放棄。
“創新這件事不能等,有一個好的想法就要實現,如果等着别人推着你去做,這時候可能已經趕不上發展了。”在強烈的目标驅動下,2016年分析化學(1)慕課正式上線。在不斷的課程改進之後,分析化學(1)慕課如今已經開課14次,許多學子都從中受益。
宦雙燕利用新技術不僅延展了學生的課堂,還有老師們的教研環節。以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牽頭單位,她所在的課程團隊,聯合華東理工大學等十三所國内高校聯合申報,獲批成立了國家首批“分析化學課程虛拟教研室”。宦雙燕表示:“我們想打造一個中、東、西部地區高校教師分析化學課程共建共享平台,虛拟教研室實際上就是一個依托‘分析化學課程’的高校教學學術共同體。” 目前已開展線上跨校教研活動 13 次,各高校的老師們能集中力量聚焦學科核心問題、教學核心問題。
02「是良師益友,也是知心姐姐」
“不管是教學内容創新,還是教學模式創新,所有的改革創新都是為了更貼近學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宦雙燕看來,全面發展不僅包含了知識的傳承,還有能力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塑造。秉承着這樣的想法,她還在課程設計中融入了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實際案例中進行基礎理論的拓展和應用。

2022級研究生申恒馨在本科階段上過宦雙燕的課程,如今也是她門下的學生。申恒馨說:“宦老師是個很溫和的人,她的教學方式從來不會讓你對困難的知識點産生抗拒心理。”在講氮含量測定的方法課上,宦雙燕從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入,講述氮含量測定的主要方法原理和操作,再到如何選擇應用及評價改進實驗方法,最後拓展到分析化學前沿研究。宦雙燕說:“由淺入深,這樣就能把一個知識點說得又生動又深入。”
不僅在教學上細緻認真,宦雙燕也在科研、生活方面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幫助。“在選擇科研的道路上,宦老師給了我非常真誠的意見,還推薦我提前去課題組學習,找到自己的科研興趣。”2019級本科生孫躍将繼續在湖大讀研,他的導師宋國勝就是由宦雙燕引薦的。在宦雙燕看來,科研興趣是要培養的,盡早給本科生提供一個了解科研、探索自我興趣的窗口十分重要。
2018級博士鄭小芳,回憶起研究生階段和宦雙燕相處的點點滴滴,她滿是感激:“對我來說,宦老師是良師益友,也是知心姐姐。我很幸運在求學之旅上能遇到宦老師。” 研二的時候,她得了腎結石,從去醫院,到做手術、術後恢複的整個過程,宦雙燕常去醫院探望,一直給予她幫助和關心,這讓在異鄉求學的她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即使博士階段沒有直接在宦雙燕門下,老師也持續關心她的科研進展和生活狀況。
畢業在即,鄭小芳未來也希望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宦老師嚴謹的治學态度、陽光的生活理念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想,宦老師就是我未來奮鬥的目标。”
「人物名片」
宦雙燕,嶽麓學者特聘教授(2019)。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17),湖南省“雙帶頭人”标兵(2021)。主講的分析化學(1)課程獲評國家首批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019)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批标杆課程(2022)。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9)和三等獎(2016)各1項,為國家首批“分析化學課程虛拟教研室”核心成員(排名第2,2022),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團隊)(2021)。主持省部級和校級教改項目1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3篇。主編出版《波譜分析》《分析化學數字課程》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