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0-10-01 浏覽量:次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蔣健晖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 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來源: 2003网站太阳集团 作者: 綜合 責任編輯: 胡瓊08
| 發表時間:2010-09-30 點擊數:153
| 2003网站太阳集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健晖教授“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項目日前正式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生化分析與生物傳感是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領域與發展趨勢之一,它與後基因組學、疾病診斷與控制等許多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密切相關。這些領域的一個共性科學問題是生物标志分子的檢測。
蔣健晖教授長期以來,圍繞蛋白質、核酸與小分子三類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物标志分子檢測的共性方法與技術,探索解決生物識别的分子基礎以及高靈敏、高選擇性的信号轉換新原理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生物識别信号轉換與放大的新方法,形成了系統且獨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了表面鄰近雜交分析生物傳感新原理,解決了核酸适體傳感研究中需要構象變化信息、難以設計和靈敏度較低的技術瓶頸,系統建立了蛋白質、核酸及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檢測的生物傳感新方法。2)建立了基因點突變的連接酶分析新技術,提出了基于均相識别與表面檢測兩級分析新思路,提高了方法穩定性與重現性,解決了大量野生型基因中突變體高特異性檢測的技術瓶頸。3)發展了基于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生物沉積信号放大分析生物傳感新方法,解決了現有方法中電化學标記産物擴散帶來的靈敏度損失的問題;首次發現小分子修飾核酸的末端保護現象,發展碳納米管隧道電流效應标記的生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進而研制了微型化的微間隙陣列傳感器件,為重大疾病現場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近五年相關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56篇,其中影響因子>5.0的23篇,包括JACS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nal. Chem. 4篇,Adv. Funct. Mater. 2篇,Nucleic Acids Res.、Clin. Chem.各1篇,Chem. Eur. J. 2篇,Biosen. Bioelectron. 9篇。
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蔣健晖教授,是被學校評聘為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的青年教師之一。在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他的項目組将進一步圍繞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研究,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分子診斷新技術與器件,以期為重大遺傳病分子診斷提供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