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要聞

綜合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要聞 >> 正文

馮欣欣、白玉罡課題組在精準靶向殺滅胞内細菌上取得重要突破

通訊員:馮欣欣  發布時間:2023-11-24  浏覽量:

近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馮欣欣副教授團隊以及白玉罡教授團隊在開發亞細胞精準靶向的新型拟肽劑用于根除胞内金黃色葡萄菌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開發了一種寡聚胍肽類模拟物,可有效靶向并根除吞噬溶酶體腔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并通過其實驗結果将精确靶向亞細胞定位與細胞内抗菌功效聯系起來。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Chemical Biology Approach to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Precise Subcellular Targeting for Intracellular Staphylococcus aureus Eradication”的研究論文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9587)。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代表的細胞内病原菌有時會隐藏在細胞内的小泡中,以确保它們能夠持續存活。然而,這些細菌在細胞内持續存活的現象與慢性感染和抗生素耐藥性密切相關。傳統抗生素由于在細胞内積累和抗菌機制方面存在問題,因此無法有效對抗這些細胞内的持久存活細菌,這為當前的細胞内病原菌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馮欣欣副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策略,即精确定位金黃色葡萄球菌泡囊,以根除這些持久存活的細菌。因此,該團隊設計并合成了一種具有雙重抗菌機制的寡聚胍類抗菌肽模拟物,用于精确定位和根除吞噬體溶酶體腔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這項研究不僅證實了這種策略可以最小化這種抗菌模拟物與其他細胞器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還從化學生物學角度揭示了抗菌化合物的精确定位在提升細胞内抗菌效力上的重要性,為未來的細胞内殺菌系統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精準靶向細胞内S. aureus的膜-DNA雙重抗菌機制寡聚胍的設計原則和合成步驟


馮欣欣副教授為論文主要通訊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第一通訊單位。論文第一作者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畢業生白思蕾,共同第一作者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生宋均鳳和國防科技大學濮黃生博士。2003网站太阳集团白玉罡教授、生物學院助理教授萬木陽、張春輝兩位老師為本項目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馮欣欣團隊一直以抗菌藥物化學生物學為主要研究内容,立足于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微生物相關的生物化學,以靶向多重抗菌靶标為主要策略,設計、合成一系列結構新穎的多肽類似物及小分子抗菌劑,并在分子、細胞、活體層面對其抗菌活性和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力圖開發出具有低耐藥性特征的抗菌藥物。團隊研究發現以細菌細胞膜靶向、DNA靶向、ROS激發等為主要機理,結合組合化學的策略、藥物聯用協同策略、抗菌化合物偶聯策略針對不同靶标進行抗菌藥物的分子設計,能夠獲得一系列抗菌活性優異、安全性高、構效關系明确的-耐藥性的抗菌藥物,為細菌感染耐藥性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該團隊近年來已在相關領域發表了40餘篇SCI論文,其中包括Sci. Adv.JACSPNASJ Med Chem等頂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