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我院獲獎成果顯著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2-02-16 浏覽量:次
2月14日,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等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劉延東宣讀獎勵決定。會上,頒布了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人選和項目。
我院王柯敏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納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獲取的新原理與新方法”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何鳳姣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高耐磨性、高耐蝕性、環保型鎢合金電鍍技術研發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羅勝聯教授作為第二完成人參與完成的成果“基于微生物特異性的重金屬廢水深度淨化新工藝”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二完成單位)。王柯敏教授、何鳳姣教授上台接受國家領導人的頒獎。會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等國家領導宴請部分獲獎代表并進行了座談,勉勵他們以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為新起點,繼續發揚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頑強拼搏、協作攻關,努力創造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何鳳姣教授應邀參加了座談會。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個項目和10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36項,其中一等獎空缺、二等獎3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55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283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0項、二等獎262項;授予8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王柯敏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納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獲取的新原理與新方法”,以生物信息獲取新原理與新方法的基礎研究為基點,将納米生物技術和分子工程技術引入分析化學,提高了生物信息獲取的時間、空間分辨率和靈敏度,拓展了分析化學的研究應用領域,促進了分子生物學、腫瘤醫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為人類健康與疾病基礎研究中的前沿問題以及疾病預警等國家重大需求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方法。
至2008年2月,該項目發表SCI源期刊論文180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專著3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7項。論文被他人SCI論文正面引用2379篇次,包括美國工程院、科學院、醫學院三院院士C. A. Mirkin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C. J. Brinker教授;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T. M. Swager教授;以色列科學院院士I. Willner教授等國際權威學者對項目中相關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項目組成員在美國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暨展覽會、香山科學會議等重要的國際國内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26次。項目部分成果于2003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9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何鳳姣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高耐磨性、高耐蝕性、環保型鎢合金電鍍技術研發及應用”發明了不含歐盟ROH指令禁止元素、鍍液pH為6-8的環保型鎢合金電鍍配方及工藝,用該工藝電鍍出的鎢合金鍍層具有高耐磨性和高耐腐蝕性,成功替代了困擾世界制造業的六價鉻電鍍工藝,已用于工程機械、煤礦機械、制藥機械等部分零部件;解決了惡劣環境下金屬零部件高耐磨、高耐蝕性能要求問題;研制的防腐抽油杆、防腐耐磨震擊器等産品已規模化應用于類似新疆塔裡木油田極端腐蝕環境(高礦化度、高濃度硫化氫、二氧化碳),以普通的鋼材有效替代了昂貴的超級13Cr及鎳基合金。
該項目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項,實用新型3項;發表相關論文20篇;專家鑒定認為,該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有102家單位接觸、應用該項技術,涉及到石油鑽采機械、工程機械、藥物機械、煤礦機械、五金工具、印刷機械、造紙機械等行業。獲國家重點新産品證書;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A類推廣證書;2005年被發改委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260項實用環境保護技術之一;本項目不僅能從源頭上消除六價鉻污染,更能提高機械設備關鍵性零部件的性能,為機械制造業帶來了變革,促進産業鍊的整體升級。
羅勝聯教授作為第二完成人參與完成的成果“基于微生物特異性的重金屬廢水深度淨化新工藝” ,基于國家重金屬污染物減排、工業節水的重大需求,圍繞微生物對重金屬離子超強耐受能力、靶向協同去除的重要發現,以突破廢水的深度淨化與回用技術為目标,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支持下,通過對微生物處理重金屬污染物十多年的研究,在篩選發現了兩類對重金屬具有特異性的菌種、功能菌規模化培養技術、基于複合功能菌群的多基團淨化重金屬廢水的新理念、有色重金屬廢水深度淨化與回用難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發明。
該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6項、授權13項;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發表國際重要期刊論文30餘篇。應用于國内最大的鉛鋅冶煉企業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金屬廢水處理工程,并解決了深圳市中金嶺南股份有限公司韶關冶煉廠30000 m3高铊複雜廢水污染事故的應急問題。深度淨化新工藝2006年實施以來運行效果顯著,廢水回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95%以上;對其中8個工程近三年應用情況統計:新增利潤6266.2萬元,節約建設投資總額1.375億元;實現年回用重金屬廢水1210萬m3,年減排鉛、鋅、汞、镉、砷、铊等重金屬110.76噸。對有色行業可持續發展與重金屬污染控制技術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該發明可廣泛應用于重金屬采選冶、化工、電子等涉重金屬污染行業,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王柯敏教授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何鳳姣教授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合影

王玉枝書記、蔣健晖院長迎接載譽歸來的王柯敏教授

王玉枝書記、蔣健晖院長迎接載譽歸來的何鳳姣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