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積極推進“引育用”靶向發力,聚焦人才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不斷提高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着力為學院“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堅持黨管人才,強化系統設計
強化頂層設計,提升人才隊伍政治素養。成立黨委書記、院長任雙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将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學院書記、院長定期與人才談話,實現動态跟蹤,引導人才關注國内發展大勢,在人才引進中将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落到實處。高度重視高層次人才黨員發展工作,人才教師黨員發展不斷線,高層次人才黨員占比73%,入選首批“新時代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标杆院系”。

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員之家。
注重雙線培養,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在教工黨支部建設過程中,堅持“把黨員培養成骨幹,把骨幹培養成黨員”的雙線培養思路,做大人才黨員蓄水池。依托雙創平台,全面推行“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把教師黨支部書記培養成“黨建帶頭人”和“學術科研帶頭人”,其中宦雙燕獲第二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學院教工黨支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4項。

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
持續抓好師德師風,鑄就高尚道德情操。制定《關于加強全院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對教職工在政治思想、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4個維度提出了具體的師德規範和要求。編寫《師德養成讀本》,修訂出版的《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被河北省滄州市教育局使用。每學期将師德師風專題學習納入到學院中心組學習、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之中,學院5人被評為學校師德标兵。

編寫出版的師德師風相關讀本。
堅持“引育用”結合,凝聚發展合力
以智“引才”,構建人才引進機制。建立院領導挂帥推進制度,組建人才引進工作小組,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以智引智”的引才方式,加快推進“專精尖”人才的引進工作。激發院内人才主人翁意識,發揮人才的學緣優勢和“伯樂”作用,構建引智薦智有機循環。舉辦國際青年學者嶽麓論壇,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台,将論壇打造成為海外青年學者了解學院文化的窗口。通過多媒體形式發布招聘信息,積極參與拓寬引才渠道,打破人才引進的空間限制。5年來引進教師57人。

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八屆國際青年學者嶽麓論壇——化學化工分論壇。
精準“育才”,支撐人才全面發展。以人才項目為抓手,靶向定位,持續實施“領軍學者支持計劃”“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着力培育高層次領軍人才。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設立“人才托舉基金”“拔尖人才培養基金”,建立“一對一幫扶制”,為青年教師成長提供資源保障與政策支持。自2019年來,教師體量翻倍,培育高層次人才39人。

近五年人才引進和培養情況。
科學“用才”,推動人才職業發展。在用才工作中,充分發揮人才的特長和優勢,為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支持,建立職業發展通道,鼓勵人才參與校院兩級決策和管理工作,為組織帶來新動力、新活力。黨支部書記中人才占80%,課程負責人中人才占50%,班主任中人才占100%。校院兩級雙肩挑幹部40餘人。
聚焦人才培養,提升人才教學水平
教學名師示範引領,強化人才使命驅動。通過教學研讨會、教學專題報告、示範公開課等形式,引領人才學習教學名師的師德修養、教育思想、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激發青年人才主動向名師學習、向名師看齊,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奮鬥教學一線,形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優良教風。開展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改革,将人才分布到4個系、11個教研室,充分發揮人才在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的帶動作用。

學院教學研讨會。
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提升人才教學素養。聚焦國家和地方人才戰略需求開展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改革,發揮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學曆背景優勢,主導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由高層次人才具體負責化學拔尖班建設,構建拔尖學生培養“2003网站太阳集团特色方案”。啟動化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強基計劃),着力選拔化學學科領域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進行專門培養。承擔2003网站太阳集团理科試驗班試點建設,聚焦學科交叉融合,探索構建基礎學科交叉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機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改革成果獲2023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獲獎成果:“強魄築基高拓”三驅并進化學拔尖學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強化改革創新,激發人才新動能。推進教學團隊改革,在“四大化學”課程中率先推行“1+2+1”的課程負責人制度,由1名資深教授做顧問、1名教學能手和1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擔任理論課程負責人,1名青年骨幹教師擔任實驗課程負責人,在傳幫帶的過程中,引導人才挑起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大梁”。5年來,國家級青年高層次人才作為負責人或主要團隊成員獲得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省級一流課程2門、校級一流課程1門,獲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出版教材4部、學習指導書1部,即将出版1部;承擔與參與教指委教改課題1項、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研究課題1項、省級教改課題8項;發表教改論文9篇。

獲獎成果:“戰略驅動、平台支撐、高峰引領”-化學學科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


出版教材。
強化有組織科研,提升人才科研能力
對标高質量發展,組建科研創新團隊,助推人才成長。制定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實施辦法,推進學科開放和交叉融合機制,重點建設與學科發展要求相匹配的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具有較強凝聚力和競争力的科研創新團隊,助力人才成長。2個團隊獲省級優秀團隊。
對标重大戰略需求,開展項目攻關,實現人才科研能力提升。聚焦“從0到1”的原創導向,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共性基礎技術,瞄準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明确主攻科研方向,整合科研資源,促進團隊合作。5年來,學院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個,實現了人才科研能力快速提升。
對标一流服務人才,建立聯絡機制,搭建青年人才成長平台。建立青年教師學術專項群、在崗博士後工作專項群,為青年教職工日常科研工作提供服務。定期舉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座談會、學術沙龍、專題研讨和研究進展彙報等,引導人才積極分享研究成果和學術經驗。不定期邀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科頂級期刊主編、科研管理崗位資深專家來院講學,深入指導人才提高科學研究水平。五年來,發表高水平論文500餘篇。

學術研讨。

化學與生物醫學高峰論壇。

發表高水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