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要聞

綜合要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要聞 >> 正文

我院郭燦城教授入選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2-06-13  浏覽量:

6月9日,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暨2012科學中國人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張玉台,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醫院協會原會長曹榮桂,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業務司司長張彥通,科技部信息中心主任胡曉軍,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志敏,兩院院士陳可冀、歐陽自遠、陳清泉、魏複盛、趙文津、陳創天、徐更光、李京文、陳鲸、侯立安、費維揚、孫寶國、鄭靜晨等出席會議。本次活動授予基礎研究、機械與運載等10個領域共80人“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獎”,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我院先進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郭燦城教授入選。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始于2002年,現已成功舉辦10屆,共評選出了楊振甯、袁隆平、孫家棟、葉笃正、吳孟超、闵恩澤、徐光憲、王子忱、師昌緒、王永志、白春禮、黃伯雲、陳創天、鄧中翰、劉光鼎、朱清時、顧秉林、郭應祿、張瑞敏、楊利偉、李彥宏、馮軍、陳光标等在内的400餘位為我國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的科學家、科技型企業家獲得年度人物獎項。

今年是第10屆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本屆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以責任感、創新力、推動力為評選标準,關注工程技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以及個人,曆經征集候選人、專家評審小組初評、大衆網絡投票、專家評審小組會評、頒獎典禮等5個階段,評選出來的科學家代表來自近30個省市。郭燦城教授長期緻力于仿生催化科學研究。他本次被評為第十屆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是由于對仿生催化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組委會的提名理由為:針對影響國計民生的石油化工,以突破國際碳氫化合物氧化領域科學技術重大挑戰問題為目标,借鑒生命體中酶的結構和酶催化機理,建立基于金屬卟啉的碳氫化合物仿生催化氧化體系來代替目前工業上難以控制的碳氫化合物氧化體系,形成了系列原始創新仿生催化綠色技術。其中環己烷仿生催化氧化技術于2003和2004年與中石化合作在4.5萬噸和7萬噸環己酮裝置上完成工業試驗,成為國際上第一例仿生催化工業應用。結束了國際工業界存在40多年的環己烷空氣氧化不能實現轉化率與選擇性同時提高的現狀,也打破了國際科學界關于金屬卟啉仿生催化氧化不能工業應用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