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的“承諾”
——記2003网站太阳集团蔡炳新教授
1、刻苦學習黨的方針和政策,提高自身政治素養與其理論水平;2、恪守教師職業道德,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一生;3、努力建設好“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和“國家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在教育部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建設中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盡力做好科學研究工作;5、認真做好管理工作,熱情為教師和學生服務。
人物名片
蔡炳新,男,195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教育事業30年。他擔任化學實驗中心主任10餘年,是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要負責人。一直擔任本科生、研究生化學專業主幹課程的教學;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科研與教改課題12項、省部級6項,發表科研與教改論文77篇,主編出版教改教材4部;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學質量優秀獎”、“教書育人獎”達9次;獲得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德先進個人”、第三屆“師德标兵”和2009年度“我心目中最敬愛的老師”等榮譽稱号。
今年上半年,學校“創先争優”活動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7月5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實驗中心黨支部書記曾鴿鳴接到了一份特别的黨員公開承諾書,她不僅覺得有點意外,而且心裡沉甸甸的。
這份黨員承諾書的作者叫蔡炳新。承諾書是他在病床上忍着疼痛一筆一劃完成的。
2007年5月,蔡炳新教授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髒病,在做完心髒支架植入手術不到兩個月時間,他又被查出患有肺癌,今年初被确診為肺癌晚期。在與兩種随時都可以奪去生命的病魔進行殊死搏鬥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裡,蔡炳新教授與時間拼命賽跑,繼續忘我地工作,而工作量和工作标準絲毫沒有因為病體而降低。
師生們告訴記者,蔡老師幾乎是用他的一生在餞行着這一莊嚴的承諾。
“恪守教師職業道德,努力建設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和國家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一生。”
——摘自蔡炳新的《黨員公開承諾書》
1994年,時年38歲的蔡炳新教授從懷化師專調入我校。在調入我校之前,蔡炳新主攻多相催化方面的研究,小有成就,并獲得過“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等榮譽稱号。兩年後,他當選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批跨世紀學術骨幹”。
同年底,教育部在全國設立首批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我校決定組建化學實驗中心。也許是相中了蔡炳新曾當過懷化師專的化學系領導的經曆,也許是看中了他不俗的教學水平和做事的踏實肯幹,學院領導找蔡炳新談話,希望他擔任實驗中心主任,牽頭組建工作。
對于科研底子不錯、并熱衷科學研究的蔡老師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一旦接下實驗中心的重任,就意味着要放棄大量的科研時間,精力要更多地轉向教學研究,甚至要敢于吃下“本科教改”的這隻“螃蟹”。最終,蔡炳新服從了組織的決定,一頭紮進實驗室的建設中。
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曠亞非說:“我和蔡教授在工作上的配合很多。他為人特别實在,從不講求待遇,一門心思搞工作。”
圖書館後面的老化工樓411房就是當時蔡老師的工作間。師從蔡炳新教授多年、現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講師的詹擁共說:“那時是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時期,我記得411的門總是開着的。蔡老師除了進行正常的教學和科研之外,還需要承擔大量的工科基地前期籌備和日常運行工作。他每天很早就到辦公室,晚上11點多才離開。周六周日都可以看到他在電腦前忙碌的身影。”
正是憑着這份責任與忠誠,這種執着與堅持,蔡教授帶領他的團隊為學校帶來了一次又一次“驚喜”:
2000年和2004年,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分别如期通過了中期和驗收評估,化學實驗中心在成為湖南省高校首批示範實驗室後,于2006年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成為當時全國16個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之一。在此基礎上,2008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又獲準建設“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為全國17個化學理科基地之一,湖南省内唯一的一個基地。
“人生即使有一千個理由讓人哭泣,也要拿出一萬個理由去笑對。我不會退縮,更不會放棄。不工作,就等于提早要了我的命!”
——摘自蔡炳新的教案
基地建設和中心建設的十幾年裡,蔡炳新教授在其中所承受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蔡教授幾乎每天都是超負荷地工作。
從基地的教改立項、實驗環節的改革到教材的編著,事無巨細,他都要過問。同時,他還承擔着本科、碩士的教學任務,還要指導研究生。因為總是熬夜,為了解壓和提神,蔡教授從這時候開始逐漸養成了抽煙的習慣。
2007年初,50歲剛出頭的蔡炳新教授時常有胸悶氣短的感覺,有時幾百米的路程也讓他感覺到力不從心,這種情況當時并沒有引起蔡老師的重視,他認為是因為前段時間工作太辛苦,精神太緊張的原因,“熬幾天”就好了。
後來,他的心髒在每天早晨9點左右、晚上10點左右會陣發心絞痛,有時痛得在沙發上直打滾。到醫院檢查的結果讓他和家人、朋友都大吃一驚:心髒中兩根主動脈血管是、一根被堵塞了98%,另一根被堵塞了95%。
“蔡教授,你應該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給我們一次機會為你進行治療。你目前的病情非常嚴重,心髒随時都有可能因供血不足而停止跳動,尤其是晚上,那就更危險了。”但主治醫生這一番話并沒有“吓倒”蔡教授。因為此時他正在準備申報省級《基礎化學實驗》精品課程的材料,考慮到申報任務重,時間緊,他請求醫生推遲了手術時間。一周後,病情進一步惡化,在單位領導和家人的極力勸說下,蔡教授才住院做了心髒支架植入手術。10天治療沒有結束,蔡炳新教授又投入到了緊張的省級精品課申報工作。
心髒手術後的蔡教授曾非常高興地對他的同事說:“我有種重生的感覺!”此時的他精神狀态很好。但令人痛心的是,在心髒手術不到兩個月後,蔡教授又被查出身患肺癌。面對病魔的雙重“襲擊”,樂觀的蔡教授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心裡時刻想着的依然還是手頭的工作。
“蔡教授住院期間,我們去看望他,他的話題總是很快就轉移到工作上。”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陳孔國說,不了解内情的,從蔡教授樂觀積極的生活态度和對工作的執着和熱情中,根本就看不出他是一個癌症病人。
2008年初到2009年末是蔡教授癌症術後化療和病情穩定康複期。雖說醫生一再強調要求靜養,他仍然堅持工作,指導學生SIT項目,本科生畢業論文,兩年考核中沒有落下一堂課;申報并獲準了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了全省的化學實驗競賽和全省實驗教學研讨會。學院的同事們依然會看到蔡老師像往常一樣忙碌于辦公室、實驗室和教室之間,稍有不同的是蔡老師的頭上多了一頂鴨嘴帽。
“蔡炳新教授總是擔心他所負責的本科生課程是否調整過來,打電話詢問教學辦的老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辦公室主任崔坤在告訴記者。
“當第三次化療結束大概一周時間,我們在蔡老師熟悉的辦公桌前又看到了他忙這忙那。”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師詹擁共說。
“我熱愛2003网站太阳集团、熱愛我的學生。我這一生做不成偉人,但可做得崇高;我這一生幹不成偉業,但可做得敬業。”
——摘自蔡炳新的語錄
“爸爸經常加班,我總是見他剛剛進家門又一個電話就跑去了實驗室。我問他為什麼他能有這樣的力氣,不覺得累,不想休息一下?爸爸告訴我:當你覺得那是你的使命與責任,你就會有了力量!”蔡炳新教授的兒子蔡士琦說。
30年的教學生涯,蔡教授甘之如饴,無怨無悔,因為他始終念念不忘的是一名普通教師堅守三尺講台教書育人的使命與承諾。“像父親一樣,無私地去關愛學生,寬容學生,尊重學生。以父愛的心态面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以父愛的心态去滋潤學生之心田。我堅信:隻要教師對學生有着一顆仁愛之心,高等教育必将會帶來‘成才’與‘成人’的雙赢結果。”
陳麗娟是蔡炳新教授指導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當時蔡教授正在負責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的建設,事情紛繁蕪雜,但他還是經常從辦公室到實驗室來,了解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她回憶說,有一次實驗碰到了困難,色譜老是調試不好,出峰異常,蔡教授仔細檢查了一下,發現是載氣流量的問題,并讓她多找相關方面的書,弄清色譜工作原理。
“科學工作者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次實驗,留好第一手資料,實驗要經得起重複,對出現的異常的結果不要匆忙地放過,也不要急着去否定,應該仔細驗證。”這些話讓小陳記憶猶新,在後來考取博士,從事高校科研工作中都始終受用。
蔡老師經常對他的學生說,“我對你們的要求就是沒有要求。科研需要的是一種創新,如果要求太多,條條框框對你的思維是很大的限制。讓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我來當好你們的後勤部長。”
在學生們看來,蔡教授的“沒有要求”就是“最高要求,”他對工作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對事業所傾注的深情無時無刻都在诠釋着他的這種要求。“在蔡老師患重病期間,去住院時他還對我說,‘小詹,你去給我準備幾篇最近的文獻,我正好可以在病床上看一看。’當時正好有篇論文要發表,我把文章帶到他身邊,他就在病床上和我一字一句地推敲。”蔡老師的學生詹擁共說。
詹擁共還清楚地記得2005年他第一次走上講台前的情形:“為了幫助我過好講課關,蔡老師要求我與他面對面反複試講,除了主講課程的内容,包括說話的語氣輕重、語速急緩、上課神态等細節都給我一一的指導,使我受益良多。”
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郭燦城告訴記者,重病纏身的蔡教授不顧醫生、家人和師生們的勸告,一直堅持在教學的一線,承擔着《物理化學》、《化學動力學與催化》兩門本、碩士生課程的教學,沒有落下學生一堂課,沒有錯改漏改學生一道題。隻要他坐在辦公桌前或走上講台,他的病似乎就好了。
2009年期末考試期間,蔡老師的肺癌複發了。學校考試部門在不知内情的情況下安排他主監考《物理化學》本科課程,考試前一晚受病情的折磨蔡老師直到淩晨兩點多還不能入睡。但第二天一早,他又準時出現在考場監考,對因心疼他主動要求替他監考的同事說,他要親自監考是因為他擔心學生有現場提問。
師愛如山。當得知蔡老師患病的消息,早已畢業的學生們,從東北、北京、安徽、廣東等地紛紛趕來看望他,“蔡老師在我們的心中,不僅是我們的良師,更是我們的益友,在他多年的教導下,我們還感覺到了他那慈父般的關愛。”
今年9月的一天,在湘雅醫院化療科34病室,蔡炳新教授正接受第9次化療。看着一直不離不棄守護在他身旁的妻子汪志群老師。我們都不忍心去打擾他們。而蔡炳新教授卻目光堅定地笑對我們說,“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2003网站太阳集团、熱愛我的學生。因為我有着這樣的信念:我這一生做不成偉人,但可做得崇高;我這一生幹不成偉業,但可做得敬業。”
梅珍 晶麗
時務軒
有一種信念叫“忠誠”
——一評病榻上的“承諾”
本報評論員
一位做了心髒支架植入手術的老師,仍堅守在本科教學一線;一位被确診為肺癌晚期的黨員,仍在病榻上對黨、對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他所熱愛的學生作出莊嚴承諾。是什麼力量讓蔡炳新老師如此執着?因為在他的心裡有一種信念,叫做“忠誠”。
“恪守教師職業道德,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一生。”這是創先争優活動中,剛做完化療的蔡炳新老師在交給黨支部的承諾書中一句平平常常的話,而普普通通的他,正是用自己踏踏實實的實際行動,诠釋着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忠誠不應談條件,不應講回報;忠誠是一種義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操守。”
有一種信念叫忠誠,這就是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一生。教育是文明傳承的主渠道,是理想、價值與社會精神構建的主要驅動力,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道德繼承、文化襲承、曆史傳承主要靠教育來實現。這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而言,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隻有對黨忠誠,堅定理想,始終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忠誠于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我們才能不辱使命,不負衆望。蔡炳新老師30多年教書育人,可以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我為大我,在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開辟了新天地,正是源于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黨的召喚,也是社會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職業期許。“忠誠”源于真情,源于真信,源于真心。蔡炳新老師說,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應對教育事業忠貞不渝,癡心不改,無私奉獻,憂教育之憂,樂教育之樂。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源于對黨的宗旨的深刻了解,源于對教書育人使命的真正認同。忠誠不是附庸風雅的口号,不是抽象的道德,甚至也不隻是一般的道德表現,而是一種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堅貞不渝、甚至奉獻一切的信念和追求。
蔡炳新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什麼是“忠誠”。因為隻有一個從内心深處真正把教育當作造福社會的事業,當作創造社會價值的平台,當作追求人生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的生存方式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才能自覺履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義務,才能有正真對事業的執着、對學生深沉的愛。人民教師雖然頭上的光榮光環不少,但利不多也并不豐厚,這就要求我們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不為權所屈,不為利所動,不為名所惑,隻求事業上的奉獻,不去計較付出後的回報。隻有做到了忠誠,我們才會有事業上的敬業精神,靜下心來去教書育人,做優秀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