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基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基地 >> 支部建設 >> 正文

關于建立機關、院(系)教職工黨支部“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制度的通知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08-12-01  浏覽量:

關于建立機關、院(系)教職工黨支部

“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制度的通知

湖大黨字[2006]3号

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

為了積極探索新時期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進一步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将學校黨建工作貫穿到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工作之中,2005年,學校開展了機關黨支部“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活動。此項活動自開展以來,各機關黨支部高度重視、措施得力,創造性地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成效顯著,為我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積累了成功經驗。經研究,決定在機關、院(系)教職工黨支部中開展“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工作,并将此工作作為我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一項重要制度。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6号文件)的精神、第十三、十四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鞏固和擴大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推進和加強黨支部建設,努力開創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遵循三項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堅持“方便聯系、相對固定、務實到位”的原則。

三、主要任務

1、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學生思想狀況調查,黨員利用業餘時間通過談心等工作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态,傾聽他們的心聲,配合輔導員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2、學生黨建工作。積極引導學生要求進步,主動向黨組織靠攏,采取多種形式協助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和發展黨員工作,探索學生黨建工作新途徑、新方法。

3、班風建設。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班級活動,努力改進班風班貌,指導創建文明班級、優秀班級。加強與相關單位的聯系和溝通,配合院(系),聯系實際,研究、解決學生班級的有關問題。

4、扶貧幫困支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為貧困學生提供幫助。

5、職業生涯指導。針對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需求日趨強烈的情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了解社會,輔導他們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實現人生理想。

6、健康成長指導。幫助學生認識與處理好人生幾個重要的關系:一是個人與自我的關系: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珍愛生命、發揮潛能、實現自我;二是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關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他人;三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關心集體、熱愛國家、關注社會的變化。

7、平台基地建設。各黨支部充分利用本單位的資源為學生成才提供實踐鍛煉的平台。

四、工作要求

此項工作的開展是新形勢下加強黨支部建設,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計劃”,貫徹落實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鞏固和擴大我校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因此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狀态去面對,在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機關、院(系)教職工黨支部“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制度的領導。各黨總支要認真組織所屬支部和全體黨員,落實工作的具體要求,做好所屬支部聯系班級工作的督促、檢查,确實将此項工作落到實處,把加強黨支部建設與學校的育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探索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

2、精心組織。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應把“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工作列入黨總支、直屬黨支部工作計劃,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工作水平。

3、加強宣傳。黨委宣傳部、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宣傳和報道,大力宣傳,擴大影響,讓全校師生知曉制度的指導思想、意義和基本要求,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充分利用各宣傳媒體的作用,及時報道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成功經驗,推動工作向縱深發展。

4、講究實效。工作中加強溝通、深入了解,确保工作實效,各機關黨支部要及時與相關院(系)黨總支及學生輔導員進行溝通;各院(系)教職工黨支部在總支的統一部署下加強與學生輔導員溝通。工作中要做到四個結合:與黨的先進性建設有機結合;與學校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與組織生活、黨日活動有機結合;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

5、深入開展。教職工黨支部“一對一”聯系學生班級工作将作為我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一項重要制度長期堅持,各機關、院(系)教職工黨總支、黨支部在此項工作中的表現、工作成效将納入黨總支和黨支部考核範圍,并作為評優的重要依據。

2006年2月27日

主題詞:基層組織建設 黨支部 “一對一”△ 通知

2003网站太阳集团校長辦公室 2006年2月27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