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賈誼故居,探尋湖湘文化源頭 參觀李富春故居,牢記初心使命—化學化工、生物學院退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通訊員:曾鴿鳴 發布時間:2024-11-07 浏覽量:次
11月1日上午化學化工、生物學院退休黨支部組織黨員及部分家屬參觀賈誼故居和李富春故居。賈誼故居位居于太平街口與解放西路交彙處,這裡雅緻清靜,與太平街的喧嚣繁華形成鮮明的對比。故居為三進四合院,從内到外有賈太傅祠、太傅殿、尋秋草堂,兩旁有賈誼井、碑廊、賈誼石床、古碑亭和佩秋亭。
賈誼故居被譽為湖湘文化源頭,為曆史文化名城長沙“最古的古迹”,也是“屈賈之鄉”标志性的文化遺産。從西漢以來,就成為到達和經過長沙的各方名士必到之處,其曆史悠久,文化内涵之深厚為長沙之冠。
賈誼(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68年),西漢初期傑出的政論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所著《過秦論》、《治安策》為曆代上層統治集團的必修典籍, 所著《論積貯疏》,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策的指導性文獻。公元前177年到公元前174年,賈誼任長沙王太傅,居于此處。
在賈誼故居,展示了賈誼的6個思想體系:民本思想、治國方略、經濟策略、教育理論、統一主張和禦外策略。賈誼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經濟思想和文學著作對後世産生了重大而有深遠的影響。正是因為有了賈誼,才得使長沙整體的文化底蘊有了一個深厚地積澱。今天探尋湖湘文化源頭,了解了長沙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原因之一,受益匪淺。
李富春故居位于長沙三星街2号,故居身處鬧市,被周圍民居所環繞,為一棟占地48平方米的三層小樓故居。始建于清末,原房屋為臨街三層式店鋪,“李福星扇店”為其店名。1900年5月22日,李富春誕生在“李福星扇店”,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李富春(1900.5-1975.1)是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之一。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同年十月赴法勤工儉學,從此走上革命道路,成為為中國革命做出重大卓越貢獻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重工業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等職。1966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李富春生平業績陳列館中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
——展示了他是在艱苦歲月中成長的政治工作者、延安大生産運動的組織者和東北解放區經濟工作的領導者。第二部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人——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協助周恩來等同志領導經濟工作,全面參與“一五”、“二五”計劃的編制與實施,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60年代初,在國民經濟遇到嚴重困難時,他提出了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鞏固,提高的建議,為實現國民經濟全面恢複和持續發展做出了卓有貢獻。第三部分:永葆本色的人民公仆——展示了他無限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畢生,為黨的事業嘔心瀝血,雖身居黨和國家領導的高位,卻平易近人,節儉樸實,既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女兒和親屬,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彌留之際,他與夫人蔡暢商量,将他們的全部積蓄作為特别黨費上交給中央,在其生命的最後時刻,再次表現出共産黨人的高風亮節和無私奉獻。
陳列室一張張圖片展現了李富春無論是在北伐、長征、抗日戰争革命中,還是在建國以後的經濟建設中,他一生追随着黨,把一生獻給黨的事業,獻給人民。他以卓越的功績,高尚的品質,優良的作風,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樹立了一座豐碑,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李富春高尚的共産主義品格和作風永遠是我們的學習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