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走訪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07-08 浏覽量:次
2017年7月7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幾度藍印花布夢”美麗中國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江蘇省南通市,通過參觀走訪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團隊成員對于藍印花布的起源、現狀、工藝流程以及未來發展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知。
南通市藍印花布博物館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新創建,是藍印花布文化的保護傳承地。博物館由五個展廳組成,包括藍印花布的起源發展、古舊精品、工藝流程、外向開拓和創新發展五個主題。在博物館管理人員的講解下,團隊成員從一号展廳出發,正式開始了對藍印花布的調研。
“藍印花布始于秦漢,盛于宋代,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除了對藍印花布的喜愛與自豪,管理人員的講解中也透着對藍印花布産業許多問題的擔憂,“不過随着時代發展,藍印花布産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結合管理人員的講解,隊員們了解到博物館内的藍印花布都為手工制作,其中絕大部分為藍白兩色,也有少數産品為紅色或其他顔色。藍印花布圖案以動植物和花鳥組合的吉祥紋路為主,通過詢問,隊員得知了這些紋路的寓意:它們寄托了藍印花布制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在管理人員的引領下,團隊成員見證對于具有千年文化曆史的藍印花布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與絕大部分非遺一樣,團隊成員發現,藍印花布也面臨着保護與傳承的問題。由于藍印花布為純手工制作品,博物館的藍印花布産量有限,難以産業化。對此,藍印花布傳承人,同時是藍印花布博物館的創建人吳元新表露出了無奈:機械生産化給了藍印花布以新的發展方向,可是機械化的生産固然方便,卻和博物館追求藝術,堅持手工的理念相沖突。如何調和這些矛盾,如何取舍都需要考量與抉擇。除此以外,團隊成員也調研了民衆對藍印花布博物館的看法和認識,團隊成員發現,參觀博物館的多是學生,以大學生學習實習團隊為主,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旅遊者,然而基于日常穿戴需求而來的普通民衆卻十分稀少,這也是藍印花布傳承發展的一大問題之一。
通過一天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的調研,隊員們對藍印花布的曆史與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了解,希望他們能将今日感受到的藍印花布的魅力告知給更多的人,把這個民間文化傳承下去。
文/謝鵬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