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青春風采 >> 正文

三下鄉之侗族文化——箫笛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07-08  浏覽量:

2017年7月7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三下鄉團隊來到箫笛之鄉——玉屏,開展了一系列調查活動。在當地箫笛生産廠家的積極配合下,團隊對箫笛的整個生産流程有了全面了解。

早上八點,團隊一行五人出發前往玉屏的箫笛零售店,首先來到玉屏箫笛行,蕭笛行的老闆是一位和善的老人,在得知團隊的來意後,非常熱情地向團隊介紹箫笛的銷售現狀。她談到:生産力無限,銷量有限。概括了當前箫笛這一行業的蕭條景象。

團隊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箫笛的生産工藝,在老闆的帶領下來到玉屏現存最大的箫笛廠——玉屏箫笛廠。廠址位于一棟老式的三層小樓。進入工廠後,吳廠長帶領團隊參觀制作車間,對整個制作流程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原材料需經由半年的風幹、火烤校直、放置兩到三年幹透、去皮使光滑、截取需要的長度、精确劃線打孔、浸水打磨使更光滑、校音、雕刻、纏線、上漆才得以完成,每支箫笛至少曆時二三年。應證了這句“慢工細作,必出精品”。

在了解完工藝流程之後,吳廠長介紹了玉屏箫笛廠的基本情況。玉屏箫笛廠始于1945年,由七名愛好者成立了箫笛生産合作社,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玉屏箫笛廠。工廠的性質也經曆了由私營到國營再到集體企業的轉變。他談到網絡的普及改變了産品的銷售模式,實現了電子商務與線下銷售的結合。當談及自己與箫笛的故事,吳廠長饒有興緻地道出自己的學藝之路,由于對箫笛的喜愛放棄了木匠的工作,在生活艱難的時刻也沒有選擇放棄,他享受雕刻和笛聲帶來的樂趣。他說:“箫笛是個好東西,大家一定能在它的文化氣息中受益良多。”

箫笛是在玉屏血液中生長着的,人人愛箫笛,人人學箫笛。團隊通過一天的了解和調查,對箫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解析了中華名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明白了保護傳統文化是當代青年應盡的責任。

文/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