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青春風采 >> 正文

三下鄉之窯望石灣,博藝傳馨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7-07-18  浏覽量:

2017年7月16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以“情系石灣,情見乎瓷”為主題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活動正式開始。此次三下鄉活動在曾芷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團隊成員共六人順利抵達廣東省佛山市,前往石灣陶瓷藝術基地開展一系列宣傳、調查活動。

石灣陶塑技藝是主要分布在廣東省佛山市禅城區石灣鎮街道及周邊地區的一種民間傳統制陶技藝。豐富的自然資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陸暢達的交通條件,使石灣成為中國嶺南重要的陶業基地。"石灣陶,景德瓷",可以說是概括了中國陶瓷的精髓。這次“三下鄉”活動讓當代大學生更好地了解石灣陶瓷這項傳統技藝,使這項寶貴的财富傳承下去,并且尋求解決傳統陶瓷在生産制作過程中存在的污染問題,以使讓石灣陶瓷更好地發展下去。

為了深入地了解石灣陶瓷的曆史和發展,團隊成員來到了石灣陶瓷博物館,在得知了團隊此行的目的後,團隊受到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歡迎,并在其帶領下對石灣陶瓷的發展現狀、制作工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陶塑工藝産品生産的成型技法上,至今還保留着手印和卷筒塑制空。在現在的産品造型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刀塑、按塑、捏塑、貼塑四種方法,使各種造型具有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在産品的施釉技術方面,也是多法并用,經常采用的上釉方法有:搽、挂、擋、潑、滇、刮、雕等十多種按法,由此可見石灣陶瓷的複雜性和藝術性。為了使石灣陶瓷得到更多人的喜愛,現在用許多現代化的機器設備生産陶瓷藝術品,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時,也方便了大衆接觸石灣陶瓷藝術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第一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石灣陶瓷,自然需要大師來傳承,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确定,廣東省佛山市的劉澤棉為該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巧奪天工憑妙手,石灣該是美陶灣”——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石灣陶藝,在經過一天的調查研究後,團隊成員對石灣陶瓷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的調研活動中,團隊還将前往南風古竈、南江陶瓷工藝廠等地,繼續深入了解石灣陶瓷。

文/李源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