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心得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1-07-23 浏覽量:次
宋志雪
一年一度的三下鄉活動又開始了,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之前對三下鄉沒太多了解,但是在自己親身體驗了之後,我知道三下鄉不僅在行動上給我們指引了為基層服務的方向,更是精神上的一種充實。三下鄉是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幹群關系,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想雖然我們隻是短短幾天的活動,但是帶給我們的卻是無窮的财富。
随着車子快速的駛入我們三下鄉的目的地——浏陽市張坊鎮,我們一路上見證了浏陽市的發展,但是同樣也看到了一些還正在發展和有待發展的地方。
我想這次的三下鄉活動最先給我影響較深的是那邊的路。從浏陽城區到張坊鎮60公裡的路程居然有80多個彎,這麼奇特的地形注定要成就不平凡的人民。随後就是一路上的綠,張坊鎮總面積329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2.9萬畝,山林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5.8%。那種綠讓人平靜,讓人陶醉,讓人流連往返。
張坊鎮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鎮,山上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會看到雲霧缭繞的景象,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張坊的人初見時感覺不太熱情,不過經過短時間的溝通後他們還是會露出原本樸素的品質,其實他們是一群很熱情、很好客的人。
我們一直謹記陳義紅書記的話,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宗旨是服務基層,為基層做貢獻,我們要用有限的能力發揮無限的價值,要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發揚能吃苦樂奉獻的精神,真正的走入基層,為基層做實事做正事,所以我們早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雖然短短幾天就這樣過去了但是每次活動我們都會很用心的去做,會用心體會活動内容和活動精神,更會認真做好總結。在取水樣和取土樣的時候,不僅把我們的所學運用到實踐中,而且還幫助了張坊人民了解當地的水質和土質,我們樂在其中。在與村民聊天做問卷調查時,一方面鍛煉了我們的溝通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農村人民對生活衛生和公共衛生的意識,也就可以從側面體現出中國對
農村人民意識的重視。三下鄉其中的一天就是搞黨政宣傳,還專門為張坊人民播放了一部《建黨偉業》,我們都一起觀看了,我們跟張坊人民一樣對黨的了解又深了一層。
這幾天給我影響最深的應該是到敬老院看望流散紅軍跟采訪曾仲柏院長。從談話中知道張坊鎮敬老院有兩位流散紅軍,他們雖然沒參加過什麼重大事件,但是一直在為我們的國家默默奉獻着。曾仲柏院長曾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敬老院院長等,他知道現在一直從事這份職業,他說“敬老院少不了我,我要不在,這些老人就像一群無頭蒼蠅,放心不下他們。我家裡隻有個老母親,因為身體還好,所以沒花多少時間陪她,一年365天,每天都在敬老院裡度過。”我被曾院長的這種精神深深感動了,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應該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短短的幾天,雖然我們幹的事沒多少,但是我們應該從中體會更多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不但可以為當地的發展做一下宣傳,也可以盡我們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我們所能幫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