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心得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1-07-23 浏覽量:次
周吉
随着我們的車駛入長沙,浏陽張坊下鄉之旅也正式宣告結束,雖然說這次活動隻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對于我個人來說,無論是從外在還是内在的都感受頗深。
首先,也可以說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地的環境。雖然說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什麼山呀田地呀已見以為常,可來到這我便體會到了山外有山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去的路上的上山80多彎就足見那地勢之高之險,到了那之後放眼望去,呈現在我眼裡的除了綠油油的田地以外就是綿延的山峰,綠地面積在我看來得有90%,更為稀奇瑰麗的是在我們看來不高的山頂卻有雲霧缭繞,宛如直入天庭,有舉手摘星辰之意。因為這些,所以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氣是多麼新鮮多麼濕潤,讓我們旅途的疲憊蕩然無存。還有一點我必須得提的是那裡的天氣變化那是一個快,上午太陽,下午下雨這是常事,還時不時的出着太陽下雨,所以呢也導緻氣溫時高時低,我這算半個本地人的體質一直不錯的男孩也栽倒在這鬼天氣之下,發燒不期而至,折磨了我大半天,弄得我又是頭暈又是乏力還肚瀉,唉,算了,也許這也是我個人特殊的下鄉體驗嘛,有苦有樂,也算完整。
其次,我被當地的語言震撼了。我去過望城,株洲,湘潭等好多長沙附近的地方,那語言交流起來是絕對的沒問題,雖說本來這次是要去甯鄉後來改為浏陽的,我心想反正都是鄰居,我這“翻譯”照樣當,但我這次真的錯了。抵達當天我聽了黃主任的電話聊天時我就傻眼了,這話說的我摸不着頭腦啊,完全不懂,還不如來幾句英語也許我還懂些,當時我在想也許是他講太快了我跟不上,可在接下來與鄉民們的交流中我實實在在的發現客家話很牛逼,我很慚愧啊。結果呢,我也隻能和大家一樣用普通話交流了,其實用國語交流也沒什麼不好啦,畢竟都是中國人,何況我還學了幾句客家話,下次去再學,機會肯定有的,這次就當長長“耳界”,也好也好呀!
都說農村人好客,這句話還真不假。我是一個成長在城市的孩子,很少下鄉與鄉民們交流,所以很多課本上寫過的鄉民的善良等性格我隻能憑空想象。這次在發問卷手冊期間,我們不僅僅隻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我嘗試這更多的與鄉民們交流,他們确實也很和藹、熱情。在了解了我們的來意之後,他們總來讓我們坐下來休息,有的還會給我們送上熱茶,我們也能就他們所做的生意或者我們的事情聊上一遭,談話間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生活的惬意與閑适,處處體現這他們淳樸和諧的民風,我偶爾也能陶醉在這談話間,心中想的是如果可能我還真想住到鄉下來,每天下下田,爬爬山,一群人談談心,打打牌,哈哈,那是多麼爽啊。現在很多人提倡回歸自然,我想啊回到鄉下基本也回歸到了自然,尤其像張坊這種群山環繞之地,與其賺大錢生活在烏煙瘴氣的城市,有時還不如與鄉親們生活在這大自然中,那時你才會真正的感覺生活是多麼美好,自然是多美的美麗,鄉民是多麼的可愛。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一點,那就是當地的貧窮與基礎設施的落後。抵達那天晚上我們幾個人逛街之時,一眼望去沒有燈紅酒綠,沒有車水馬龍,有的隻是緊閉的木門、破舊的商店和窄窄的馬路,鄉民們的活動也隻有打打麻将,散散步,不到二十分鐘我們便把小鎮轉了一圈,我們當時想這也許還沒有我們繞天馬公寓外圍走一圈時間長,足見鎮子之小。再之後發問卷和手冊的時候,我們從村民們口中了解到當地的衛生事業是很差的,以前街上都是沒有垃圾桶,每當有檢查到來之時才會出動人員搞衛生,發放垃圾桶。另外,我們根據村民們的指引來到了當地衛生院,我萬萬沒想到它居然就在菜市場旁邊,一堆堆垃圾散發出惡臭,這沒病的人住在這都來病,何況醫院裡那一個個憔悴的身軀呢。來到這之後,我也才第一次聽到簡小:隻有一到三年級的學校,一個鎮居然沒有高中,每所學校老師也寥寥可數,這樣的教育怎麼能教出人才來改變自己的家鄉,可想而知。也許這是中國大多鄉村的通病,既然是病就要治,但有多少人真正能關注這些,扶持這些窮鄉僻壤呢,既然要共同富裕,為什麼隻有先富卻沒有後富,我想隻有解決這些,中國才能真正成為富強民主的共産主義國家。
在這幾天裡,我的所見所聞都是有限的,但它們對我的觸動卻是無邊的,我感受到了鄉村的生活,山田的甯靜;我學會如何與鄉親們更好的相處,如何從小事中發現大問題;我更加了解了人類生命的意義,更加清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從今往後,我想我會獲得更加努力,更加堅強,為了自己,更為了國家的共同富裕,共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