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青春風采 >> 正文

三下鄉心得體會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1-07-23  浏覽量:

魏莉

一直以來,三下鄉對于我的概念始終是模糊的,如何為農民基層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始終是我心中的一個疑惑,在今年我親身參加了本學院的三下鄉活動後,對三下鄉感觸頗深。

2011年7月16号,懷着激動的心情我開始了我三下鄉之旅。在短短的三天裡,我收獲了不一樣的心情與感動。也從三天的活動中獲得了更多的思考,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我們的首要活動是對當地民風的考察以及對于當地衛生知識的宣傳,在山水之間感受到了鄉民的淳樸,和村民之間的交流也讓我更加的感動,雖然或多或少存在這一些語言交流障礙,但整個談話氣氛相當的融洽。從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雖然處于農村,但村民的衛生意識還是很強烈,對于身體的健康還是相當的重視。環視整個鄉村,新建的垃圾箱是非常的多,但普遍村民表示政府的投資較低,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并且村民的整體意識不是太強,看到别人扔垃圾不會上前制止,看到公共地方髒了也不會主動去打掃。這或許是中國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弊病,一個村名說當看到别人扔垃圾扔到不适合的地方時,最多把它撿起來扔到垃圾箱裡,但更多的是選擇置之不理,不想呗别人說是多管閑事。從這個現象我們不禁要反思一下,到底是何種原因産生這種現象。我想大概是更多的是缺少一種教育,一種公共衛生意識的教育,我們不是生活在隻屬于自己的環境,整體環境要靠大家一起去努力。要培養村名的集體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隻有大家都有了這個意識,都會不自覺的去維護他們一起生活的環境。

2.在最後一天的敬老院之行也讓我感觸頗多。除卻和老紅軍一起交談,對他們的英勇事迹表示深深的敬意之外,敬老院的其他老人的遭遇讓我們深切的感到同情與憤慨。敬老院的收費是每個老人每月270元,對于農村270元不是一個小數目,但還有人還是把老人送到了敬老院,從而暴露出老人的贍養問題愈發的嚴重。很多村民不想和老人一起居住,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導緻老人的性格愈發的孤僻。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以“孝”為傳統美德的國家,現如今,老人的贍養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國家有出台相關的政策來保障老人基本的合法權益,但老人最需要的是親人在身邊的陪伴,他們為了自己的家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管怎樣多陪陪老人,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是一生最重要的依靠。

在三下鄉的活動中,我不僅僅和村民近距離的接觸,體會到了淳樸的民風,更多的是我獲得了很多的感悟,這些感悟是在學校中無法學到的。這讓我對于三下鄉活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僅僅服務基層,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成長。或許三天的短短時間沒有深入的去奉獻自己,但我相信,這對于自己隻是一個開始,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腳踏實地的做事,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上一條:三下鄉之感

下一條:三下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