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心得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1-07-23 浏覽量:次
陳龍
那天得知要被派去下鄉了,心裡還是有些興奮和期待,雖然不知道将會遭遇些什麼。
出發的那天清晨,天氣很好,陽光鋪灑地很安靜,乘坐的車子也行駛地很安穩,一切都好像在暗示着什麼。車程不是很短,幾個同學眯着眼睡着了,大概昨晚沒休息好吧。我喜歡乘車的感覺,所以就始終凝視着窗外。進鄉時是一段山路,九曲十八彎的,景色卻十分誘人,或許擔心,或許欣喜,大家都來了興緻,歡聲笑語的,剩下的車程也就顯得短了許多。
抵達目的地了,是一個很小很安逸的鎮子,很有村落的味道,房舍參差地排列着,不氣派,也不新穎,隻是随處都透着綠意,也就憑生了幾般韻味。初登寶地,有些喜歡這個地方,也有些迫不及待去遊覽一番。隻是有任務在,所以隻好按捺了沖動,靜待着機會到來。于是,跟随大家開會,吃飯,之後短暫的休息。
鎮子的風景真的很美,遠處的環山不高,蓊蓊郁郁的,山頂萦繞着薄薄的霧,曼妙的有些不真實了,也不像是能夠夢到的樣子。不曾料這兒的天氣如此多變啊,一直都好好的,中午就突然來了場雨,天空變得昏昏暗暗的,像是鉛筆畫兒裡的世界,樸實而深邃。隻是陰雨漣漣,就不好出門兒了,隻好透過窗子,靜靜地觀望着外面。
第二天清晨,讓人很享受,空氣格外地清新,備了傘,跟小組出門活動了,我們要去一家菜園。園子規劃地很整齊,也許剛下過雨的緣故,風裡夾着泥土的氣息,很親切,也很醉人。記得小時候的生活離農村不遠,那時淘氣,總是像泥土裡打過滾兒的樣子,現在想想,怕是因為這些,才懷念鄉土的味道吧。人總是容易浮躁,是因為飛的太高了嗎?也許,我們總歸要在某個時候,回歸最初的記憶,好讓心靈返璞,好讓生命歸于真實。在園子裡摘到了最新鮮的瓜過,吃起來很讓人回味。
接下來的日子,接觸了很多村民。很感動于他們的淳樸,很感動于他們的踏實。他們說,雖然我們鎮子的經濟不是很發達,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可是鄉親們都很和藹團結,我們的日子過得好。生活的意義不就應該是這樣嗎,不因貧窮或富有而丢棄了發現生活之美的心,每天都感恩地活着,幸福地活着。
不知道日益現代化的今天,多少的都市人為生活奔波,而缺失了感動,漸漸變得冷漠。富有,本應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足,可是,多少時候人們總是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離精神的富足越來越遠,于是變得空虛冷漠,多少人還記得心靈深處所埋藏的财富,那些飽含了信任,關愛等諸多珍貴的生命要素,那些支撐起我們崇高靈魂的力量。雖然我們還未走出校園,可也會多少會感受到社會的人情複雜,感受到人情冷暖,可這些天,我們隻是覺得心裡很充實,很溫暖。
其實,總有一些人是我們樂于去靠近的,總有一些人是我們由衷去欽佩的。越是生活的磨難,就越是能夠磨砺人的信念,心靈也總是在曆經風雨後,才會綻放出純真的光彩。鎮子上有很多這樣的人,不為權勢,不為利益,僅僅為了一方水土,為了鄉裡鄉親,為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甘于守候,甘于奉獻。也許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可是我們早已在心裡深深印下他們的形象,他們是那樣純真善良的農村人。
下鄉的時間很短,很快就到了離開的時候,心裡還是有許多不舍。沒有帶走群衆的一針一線,卻還是能帶走很多,就是那些精神财富。
總是覺得這次的下鄉之旅,不僅僅是去傳播知識,更多地是去學習,去做一次精神之旅,讓浮躁的心靈回歸厚實的土地,從而蓄勢以待飛的更高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