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心得體會
通訊員: 發布時間:2011-07-23 浏覽量:次
楊賢賢
廣大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期望在開展“三下鄉”活動達到在提高大學生社會适應能力的同時,服務社會的目的。我院此次的隊伍是由2名帶隊老師,14名學生組成的。我們來到浏陽市張坊鎮,鎮政府的黃主任熱情的接待我們并就小鎮的情況做了詳細的介紹,我們在了解情況後結合我們原計劃做了具體的工作部署。有了大一的期盼,大二的親身經曆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感受頗多。
此次活動留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成長。短短的幾天,環保、衛生宣傳調研、水土采樣檢測、放映紅色電影、看望敬老院老人、走訪老紅軍、參觀當地的名人紀念館等等一系列活動,這些過程都曆曆在目。村民們熱心接待我們,仔細聽我們講解、認真回答我們的問題填寫我們準備的問卷,他們熱情興奮的表情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此次“三下鄉”,我收獲了很多:
1、 團隊意識。每次活動不管有多少人參與,都是一個集體、一個團隊。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團隊意識,這樣就能提高效率。而團隊意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得大家一起做,還需要分工明确,隻有我們分工明确,大家相互協調與幫助,我們在各自完成所屬自己的任務的同時也是整個隊伍的工作更加出色。
2、 熱情、大方、耐心。不管我們的性格是内向的還是活潑的,面對别人我們都要熱情、大方,這樣才能顯示我們大學生的陽光與氣質。不論面對陌生人還是熟人、不管是村民還是幹部,我們都要沉穩應對,讓别人感受當代大學生的本色。這次實踐中,我認識到了耐心的重要性,和村民交流不是那麼容易,因為我們之間沒有很投機的話題,所以不可能見面就和他們聊的很好,隻有慢慢和他們交流,耐心尋找突破口,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才能使得我們和諧的交流。
3、 溝通、主動。下鄉實踐就是和村民們打交道,我們如何和他們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他們,不管在學校還是社會,隻有溝通别人才會了解我們,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動的做事,這次下鄉教會了我主動,主動和别人交流,主動的做事。
4、 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走入社會就會發現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不夠用,社會我們接觸的人員會很廣泛,各種各樣的人,我們交流的話題也是各種各樣,所以我們必須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了解更多的知識,提升自我素質,滿足社會需求。
這是一次經曆,我更把它看作是成長。經曆了實踐的洗禮,我更加明确自己的前進方向,肩負社會責任,做有為青年。三下鄉實踐結束了,我們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的精神不能終結,讓我們這群生活在牙塔的青年在實踐中成長。
|